以评估为动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时间:2015-06-24    查看次数:     
T 浏览字号

王斌,谭禾丰

(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摘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促进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措施。结合实际参与评估工作的经历,系统阐述了评估的意义,以及如何科学地把握评估实质,发挥评估效应,以评估为动力,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实现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高职院校;评估;指标体系;内涵建设
 
作为提高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对于规范高职院校办学行为,促进高职院校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笔者在学院接受评估的工作中,深刻体会到评估工作对于高职院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评估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意义
1.评估的指导思想是引导高职院校把工作重心放到内涵建设上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引导高职院校按照高职教育发展规律,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教育行政部门为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高职院校健康持续发展[1]。
2.评估的主要目的是“诊断”和“开方”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强调实施过程中评与被评双方的平等交流[2]。评估专家组通过深度访谈、查阅资料、召开各层次座谈会、随机听说课和专业剖析等多种方式,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高职院校共同梳理人才培养工作脉络,是对高职院校的一次高水平“会诊”。评估专家组群策群力,帮助高职院校挖掘办学特色和亮点,共同探讨高职院校发展瓶颈所在,共谋解决问题
的对策。
3.评估是引导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手段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 客观反映了高职院校的运行状况,是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过程中,专家通过对《平台》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辅以现场重点考察,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方面做出评价,并提出整改意见。除此之外,《平台》也是高职院校实施信息化、数字化管理的载体和对外展示形象和实力的窗口。加强对《平台》的学习与研
究,将《平台》采集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使其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常规监测手段,对于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意义重大。
二、以评促建,切实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评估的切入点是“评”,关键是“促”和“改”,重心在于“建”。高职院校在评建过程中,必须吃透评估方案精神,以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深入贯彻评估指导方针,挖掘办学特色,切实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以我院(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进行分析。
1.明晰办学思路,明确发展定位
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为行业服务的意识,依据所处区域行业的布局和发展水平,确定办学的思路和定位。例如,我院确定了“培育技能人才,建设美好城市”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省内一流、国内知名高职院校的目标定位,并通过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面落实学院办学定位和实现远景目标提供了保障[3]。
2.深化教学改革,形成鲜明的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应依托行业办专业,以专业群建设为方向,以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为轴心,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专业布局。例如我院重点建设了基本覆盖建设行业几大领域和衍生行业的五大特色专业群。积极探索“虚实互补,工学结合”、“项目承载,学训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由“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拓展学习领域、实践学习领域”四部分模块组成的
以岗位能力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以“四个对接”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目标与岗位要求对接 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 推进课程建设。积极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2011 年,我院市政工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获批为国家教育部、财政部“支持高等职业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2012 年全国土建类高职院校首届“鲁班杯”建筑识图大赛中获团体二等奖,其中有两名参赛学生分别荣获一、二等奖。
3.校企合作育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联合企业建专业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重要原则。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合作企业特点,探索和创新各种有效的校企合作形式,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提升。例如,我院成立了“政校企”特色校企合作委员会,省建设厅主管领导亲自担任主任;实施“十百千”工程,与十家核心型企业、百家紧密型企业、千家伙伴型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校企合作育人;围绕“素质高、业务精、技能强、适
应快”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了5 个大师工作室,聘请企业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师生实践;在131 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中建凡艺建筑设计公司在我院设立企业工作室、北京东方华太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辽宁分公司在我院设立项目部,为学生实训和教师专业实践提供支持;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分别与企业签署了“宇辉班”、“中铁九局检测班”、“万科班”等人才培养协议。
4.注重虚实互补,不断丰富校内实践条件
虚拟实训基地建设是解决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时间冲突问题、提高实训耗材利用率、提高实体实训室(场) 教学效率等的有效途径,对于完善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大力推动虚拟实训基地建设,牵头完成的省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建筑施工技术模拟实训系统”,是目前国内首款大型土建类模拟实训软件,可为8 个专业的相关课程提供模拟仿真实训和教学资源;二期“建筑工程技术与管理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计划于2015 年建成,涵盖学院所有专业。
5.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不断提高社会声誉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办学资源,拓展其在技术技能培训、鉴定、技术和知识服务方面的职能,对于扩大高职院校的区域影响力,提高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高其对优秀考生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院积极服务城市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承担我省建设行业人员培训和技能鉴定职能。2011 年完成5 万余人次培训任务;所属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完成百余万平方米检测任务;成立省房地产研究中心,在省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房地产市场研究,为省委省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实训中心为沈阳工程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等高校提供实训服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
6.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建设特色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应突出行业特点和职业特点,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其对于师生工作、学习的潜在作用,营造和谐奋进的校园氛围。我院秉承“诚信乐学善建致用”的校训,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实行服务、管理、育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多渠道全方位育人,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为学生营造和谐奋进的成长环境;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推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团队意识以及建设类专业必备的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为培养“毕业就能上岗,上岗就能顶用”的合格人才做好思想保障。校园建设集使用、教育和示范功能于一体,成为专业教学的真实教具和案例。
三、切实整改,发挥评估工作对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最大效应
评估不是目的,是促进人才培养工作的手段。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个发展的过程,相对于评估过程中的“以评促改”和“评建结合”,评估后依据专家“配方”对症下药的整改更加重要[4]。必须在全院范围内达成共识:评估不是各项建设工作的终点,而是加油站,是学院提升内涵、快速科学发展的开始。高职院校领导要提高认识,坚决杜绝松口气的懈怠思想,及时引导、广泛发动群众,
掀起一个整改热潮,理清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努力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
1.全面树立现代高职教育理念,加快对高职办学规律的探索“走出去”,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理念和兄弟院校成功的经验;“请进来”,邀请国内外高职教育专家举办专题讲座,在全院范围内开展“高职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加强高职教育研究,促进教职工尤其是教师思想观念的深刻转变。
2.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整体能力水平高职院校要遵循“立足培养,大力引进”的方针,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加强对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生产实践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的培养培训;选拨一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培育其成为省级、国家级名师;引进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历和专业背景的企业一线顶尖人才,引领专业建设方向,提升社会影响力;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3.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密切关注行业发展需求,不断完善专业结构,进一步发挥重点专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深化“工学结合、对接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教学改革,完善专业及课程建设方案,全面提高专业建设整体实力;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科研、专业及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提升教师专业建设及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争取早出一批影响广泛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成果。
4.强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中心地位,优化机构设置,科学界定各部门职能,提高管理运行效率;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标准,拓展教学督导职能,强化“督学”、“督导”、“督管”成效,对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全过程监控,尤其要关注学生信息的反馈,切实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EB/OL].[2012-12-09].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878/201210/xxgk_110098.html.
[2]顾明远.学习和解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5-7.
[3]强伟刚.对新一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思考与实践
[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7.
[4]张晨.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推进高职院校改革的政策思路[J].
职教论坛,2009(6):18-22.[责任编辑,抚顺职院:陈辉]Higher Vocational Study
作者简介:
王斌(1971—),男,辽宁沈阳人,副院长,副教授,博士;
谭禾丰(1963—),女,山东潍坊人,教授。

 

上一篇: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
下一篇:
诊改组织机构  |  诊改动态  |  学习资料  |  通知公告  |  政策文件  |  相关资料下载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海子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625588 68625589(传真)

移动微信
学院微站
Copyright©2010-2012版权所有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滇ICP备12006809号-1 云教ICP备1206019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938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