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减少偏见的产生?
时间:2021-09-27    查看次数:     
T 浏览字号

  根据心理学的相关定义,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在此我们所强调的是,知识、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影响下所形成的个体认知图式。

  偏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偏见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偏见具有过度类化的倾向(晕轮效应、爱屋及乌);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了解部分信息后过早的下结论,俗称第一印象。

  偏见的产生,受文化、社会、媒体传播、价值观念、政治、地域、个体人认知图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活中那些容易产生偏见的人,只会依据自身的思想观念看待事情,不能够持真正的质疑态度以及多面性看待问题的方式,对顺应自己所处群体的言论盲目的相信以及认同,对于不符合自己思想观念的论调持彻底否定态度,将世界简单化单一化的认知,没有自己的思维思考能力和方式,对于事物的认知只能依据别人的言论而选择性崇拜。

  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就人论事。偏见的产生常常是因人而异,浮于现象,总立足于自以为是的角度,或深或浅,依凭自我见解和见识的情感,发表“以偏概全”的论说和观点。偏见的圈子既狭小又自私,人也多爱在此打转。只要是生活中的人,谁都逃脱不了偏见。

  错误的判断,盲目的推理,无知的肯定和否定,都是造成偏见的因素。在现实中,人的第一印象和交往,常是影响人们相互间微妙关系和产生偏见的前提,或用一些间接的途径得知或根据某种资料了解或道听途说,似乎掌握和抓住了确凿的证据,从而发表个人的意见,全然没有考虑自己所存的偏见,也无法在偏激的情感中审视自己的观点和立场。根本就是在偏见性地看问题,偏见性地办事和处理对待事物。

  减少或避免偏见的产生,从国家和社会的宏观角度来说,要从教育入手,注重教育公平,在学校开设多元文化的课程,给人们创造学习其他民族/种族文化的环境,把多元文化教育作为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并能抵制引发对其他个体或群体产生偏见的公式化思维和无语出现的社会分类。

  于个人而言,需要消除刻板印象,充分社会化,平等地位的接触,加强群体交往的社会规范。

  大学生群体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要学会以历史的眼光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从自身做改变,持宽容和信任的态度,主动地增加自己的宽容性,把“我和他们”的观念转变为“我们”。承认差异的存在以及由于差异造成的偏见,就如费孝通先生所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赵海涛 供稿


上一篇: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2021级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方案
下一篇: 心委支持,为“心”护航——如何成为一名更好的心理委员
中心简介  |  工作动态  |  教学培训  |  教育活动  |  心理咨询  |  危机预防与干预  |  心灵成长  |  科研动态  |  下载专区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海子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625588 68625589(传真)

移动微信
学院微站
Copyright©2010-2012版权所有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滇ICP备12006809号-1 云教ICP备1206019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938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