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时间:2019-10-28    查看次数:     
T 浏览字号

    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了,但他们又不同于社会上的成年人,很多事情没有接触,以至于心理不能承受。在大学生活学习中,他们就表现出各种的心理问题。1989年国家教委对12. 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23%。据北京十六所高校中1978~1987年因精神疾病休、退学的人数占总的因病休、退学人数的37.9%和64.4%。十年来因精神疾病休学的比例有所增加。82年前均在30%,82年后各年均达40%左右。在这些莘莘学子上,承载的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读一大学就表现出如此多的问题,将来如何建设国家。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高校老师的高度重视,现如今必须开展大学生心理研究、追究其心理变化的规律,搞好他们的教育指导工作,更好的去帮助他们及时正确的建立正常心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才是一个合格的全面的复合型人才。

    一、大学生心理现实状况

    1、不恰当的教育和教养     从古至今,中国几乎都采取学分选拔制度,如今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还有在教养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或打,或骂,或压迫。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生活环境方面的不适应问题  大学生是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由于气候、语言的不同,使部分大学生不适应在校的生活环境。而有些特困生心理问题比较显现。这些特困生不仅仅是经济困难,心理上也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特困生怕同学们异样的目光和背后议论,而不敢申请困难补助;有的因勤工助学而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经济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成长,使他们心理负担很重。因此会引起大学生心理疾患,如孤独、烦恼、焦虑、自卑等。

    3﹑就业问题     部分大学生在中小学时期,父母和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大学描绘得过于完美与理想化, 自负心理导致他们自视过高,认为自己出身名校、专业热门,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可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对于条件稍差的职位不屑一顾。正是由于这种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给用人单位留下眼高于顶的不良印象而失去了就业机会。这部分大学生带着不切实际的美好憧憬走进大学,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差距使他们感到失望。这样理想与现实,抱负和能力,成功与挫折的矛盾就出现了,进而引起烦恼、困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

    三、大学生心理保健与思想教育工作

    1、学校应把大学生心理保健工作落到实处

    长期以来,大学生关于身体的保健意识是很强烈的,早起锻炼,跑步做早操等,无不反映了大学生对身体保健的重视,但心理保健却未能引起学校和学生的足够注意,甚至大部分认为,去心理咨询的都是有精神病的学生,片面的认识,使得大家都不愿意开展此课程。其实,心理咨询能促进正常健康的心理与人格发展,能消除紧张和烦恼,具有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作用。因此,面对大学生的各种心理失衡和心理失调,首要的工作应该是宣传心理咨询的作用:贴海报,播放广播,上心理健康课。

    2、 学校应加强对思政和兼职人员队伍的培养与训练

    在这些人员中,我们应立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 选用心理学专业人才为核心力量,兼职人员为辅的模式。高校心理问题成普遍现象,而各种人某一类心理问题又不一,在实际操作中,辅导员队伍建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工作面广量大,没有相应的专门机构和一批懂专业、有经验、乐于助人的专、兼职队伍是很难满足教育辅导的需要。高校要站稳心理教育辅导的脚跟,发展高校心理教育辅导的规模和水平,就应下决心突出心理教育辅导的独立功能和地位,把它作为学校教育的专门机构,选配一批专职人员,发挥兼职人员的作用,确定工作目标,加强培训考核,提高教育效果。另外,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加强对专、兼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从而有的放矢地为学生服务

    3、多开展学生思想教育课程

    (1)开展预防性心理教育,提高免疫心理疾患能力。免疫性心理教育这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主要是对新生而言,新生入学后,学校要针对新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德育课程,进行心理保健教育和思想教育。告知新生将要面临各种环境变化及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并为其提供有效的心理适应方法,以便早日进入正常的大学学习状态。

    (2)开设心理保健课程 ,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了解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发现并纠正其心理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3)结合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当今大学生,普遍存在“三高三强三弱”的现象,即心理期望值高、生活要求高、自我评价高;成才意识强、参与意识强、自主意识强;自立能力弱、吃苦精神弱、心理承受弱。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等教育,受教育不仅须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以积极热情主动的态度介入社会生活,并提高将书本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四、小结

    心理问题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面对心理问题时,我们还在躲避。所以大学生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学好马列主义原理、毛泽东著作、邓小平理论,学好时事政治。总之,要不断克服和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又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工作方法,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政工人员、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作出切实有效的共同努力。

 

 

 

上一篇: 学生心理教育应注重实效
下一篇: 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
部门简介  |  思想政治教育  |  健康教育  |  国防教育  |  奖助医保  |  公寓管理  |  辅导员之家  |  办事指南  |  下载中心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海子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625588 68625589(传真)

移动微信
学院微站
Copyright©2010-2012版权所有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滇ICP备12006809号-1 云教ICP备1206019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938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