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着力打造高质量思政课堂,4月17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在4栋211会议室开展《形势与政策》第六讲“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集体备课会。学校党委书记(督导专员)马武宏、党委副书记李晓艳、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此次备课会,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晏涛主持。
主备教师张洪和赵云飞围绕备课主题从备课思路、课堂案例导入、重难点问题、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他们以当前中美关系、中美关系经历跌宕起伏、特朗普再度执政的影响为主线讲解备课思路,详细阐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帮助任课教师进一步理清教学思路,提升教学效果。
在讨论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晏涛副院长建议学院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自己的备课思路和讲课思路,针对不同学情采用不同方法把知识讲深、讲透、讲活,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王啟芳老师提出要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突出中美关系的跌宕起伏;郭秋瑾老师认为在案例讲解过程中要具体到知识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主动思考能力;张尚成老师建议引入最新的时事新闻和权威数据,结合中国外交政策和理念,带领学生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
李晓艳副书记围绕提升课堂效果提出几点建议,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要点详细讲解,教学过程中要适当融入热门话题,提升课堂效果。老师们在授课过程中要语速适中,关注学生抬头率,增加课堂互动环节。
马武宏书记在总结发言中充分肯定了此次集体备课的成果,强调《形势与政策》课程要紧密贴合时代脉搏,将理论知识与国际形势紧密结合。思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政治站位,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储备,充分利用好集体备课会这一平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和教学设计带领学生探寻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之道,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道路的自信,培养学生的大国担当意识。
集思广益汇众智,集体备课促成效。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集体备课会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新方法、新路径,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图/文:杨芮
初审:晏涛
复审:李晓艳
终审:杨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