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子精神的传承与敬仰——祭孔大典中的感悟
时间:2024-10-06    查看次数:     
T 浏览字号

  于祭孔大典之中,佾舞翩跹,那庄重而肃穆的仪式氛围,宛如历史的长河在眼前缓缓流淌,孔子的伟大形象亦随之清晰而深刻地映现于心中。

  我们怀着崇敬之情走过大成门,仰望着孔子的雕像,那古老的建筑仿佛带着历史的厚重感,默默诉说着孔子的深远影响。面向孔子祭拜的每一步都仿佛是在跨越时空,靠近这位伟大的先哲。

  孔子诞生于礼坏乐崩的乱世,他的成长充满艰辛。自幼家道中落,三岁丧父,随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然而,他并未被苦难打倒,反而在母亲和外祖父的教导下,立志于学,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这种在困境中追求知识与道德成长的精神,令人钦佩不已。

  孔子的一生在仕途与学问之间徘徊。他在官职上恪尽职守,从政经历虽坎坷,但每到一处都尽力推行礼制,改善民风。他在中都任职时,仅用一年就让当地成为商业繁荣、民风淳朴之地,这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孔子的教育贡献更是名垂青史。“有教无类” 的办学方针打破了阶层的限制,让无论贵贱之人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正是因为这一理念,中国的文化得以广泛传承。他因材施教,用道德和仁爱感化弟子,门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士,这些人成为传承他思想的火种,散布在中华大地。

  孔子的一生,是对理想执着追求的一生。他怀揣着对理想社会的憧憬,踏上了周游列国的漫漫长路。这十四载的漂泊岁月,充满了苦难与挫折。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始终坚定地传播自己的学说。尽管在当时,他的理想未能完全实现,但他在这个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却深深地震撼着后人。晚年的孔子,回归鲁国后,他以笔为剑,整理六经,将自己一生的智慧结晶留存于世,这无疑是给中华民族留下的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遗产。

  身为祭孔大典佾舞队的一员,我深知这一角色的意义重大。这一次参与祭孔大典,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孔子进行着一场心灵的对话。他的思想犹如璀璨的星辰,高悬于中华民族历史的天空,照亮了我前行的方向;又似坚实的基石,支撑起我们民族的精神。

  在当今社会,孔子倡导的仁爱、礼义等思想,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人际交往中,仁爱之心能让我们学会尊重、包容他人,构建起和谐、温暖的人际关系;礼义观念则有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作为祭孔大典的参与者,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孔子精神的使命。

  祭孔大典,不仅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种传承,一种对伟大思想的敬仰与传承。我们在祭孔的过程中,汲取孔子精神的力量,将其融入现代社会的建设中,让中华民族在孔子思想的滋养下,不断发展、进步。



图:徐晓路 

文:付雨诺

初审:徐晓路

复审:李艳梅

终审:杨正光

上一篇:
下一篇: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读好书
通知公告  |  公益学习  |  赛事活动  |  文摘分享  |  学习交流  |  资料中心  |  爱心公益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海子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625588 68625589(传真)

移动微信
学院微站
Copyright©2010-2012版权所有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滇ICP备12006809号-1 云教ICP备1206019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938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