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余额即将清零,行李箱慢慢装满,校园的轮廓在记忆里逐渐清晰——你是不是既期待见到室友,又悄悄焦虑着未完成的作业、新学期的课程压力?别慌,开学前的「心理换挡期」是每个人的必经之路,学会用心理学知识为自己「校准状态」,才能从容开启新学期。
读懂“开学焦虑”:你的情绪并非特例
值得注意的是,焦虑本身并非坏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能激发大脑的警觉性,帮助我们提前做好准备。但当焦虑感持续占据情绪主导,出现失眠、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就需要主动干预了。记住,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经历类似的情绪波动,承认自己的不安,是调整状态的第一步。
四步调整法:从身体到心理的 “软着陆”
01.重建作息规律,给身体“上发条”
假期里颠倒的生物钟,是开学后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建议从开学前一周开始“渐进式调整”:每天比前一天早睡30分钟,同时早起30分钟,逐步向校园作息靠拢。早晨起床后,不妨到户外晒30分钟太阳,阳光能促进血清素分泌,帮助提升白天的精神状态;晚上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屏幕,用阅读或听轻音乐代替刷手机,让大脑逐渐进入放松模式。
面对堆积的作业或新学期目标,很多同学会因“任务太重”而陷入拖延。此时,“微计划法则”能帮你打破僵局:将大目标拆解成每天可完成的小任务,比如“今天复习1章专业课笔记”“从每天早睡10分钟、背5个单词开始,小目标的成就感会积累成动力”,甚至“给辅导员发一条开学问候消息”。每完成一项,就在清单上打勾——这种“可视化成果”会带来强烈的成就感,逐步重建对生活的掌控力。
同时,不妨为新学期做一份“期待清单”:比如想加入的社团、想尝试的新技能、想打卡的校园角落。积极的心理暗示能中和焦虑情绪,让你对开学充满向往。
如果焦虑感持续困扰,可以试试这两个简单的心理技巧:
“5-4-3-2-1”感官着陆法。当情绪烦躁时,依次说出眼前看到的 5 样东西、能触摸到的 4 样物品、能听到的 3 种声音、能闻到的 2 种气味、能尝到的 1 种味道。通过聚焦感官,将注意力从 “担忧” 拉回 “当下”,快速平复情绪。
“焦虑倾诉”法。找家人、朋友或学长聊聊你的不安,很多时候,说出来的瞬间,焦虑就会减轻一半。如果不好意思倾诉,也可以写在日记本上——文字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疗愈。
04.提前心理充电,应对开学挑战
新学期的压力往往来自未知,提前做好「心理预案」,能让你更有底气:
接纳过渡期不适。前两周效率低、想家都是正常的,就像冬天开空调需要预热,你的状态也需要时间调整,别因此责怪自己。
主动连接支持系统。给室友发句问候、提前和辅导员聊聊新学期规划,知道身边有人陪,会大大降低孤独感。
留一点情绪出口。每天留10分钟做自己喜欢的事,听歌、散步、写日记都好,让情绪有地方流动,才不会积累成压力。
校园“心”支持:这些资源请收好
新学期就像一场“升级打怪”,偶尔卡顿很正常,调整好呼吸,一步步重启状态,你依然能成为自己生活的“主理人”。祝大家天天开心,在八月的校园里收获新的成长!
如果你感到压力,别忘了身边的伙伴和你的老师们,也是你的支持力量!
心理咨询地点:图书馆313室
心理宣泄室地点:图书馆314室
若遇到紧急和危难时刻,同学们也可以拨打校外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以寻求帮助支持。以下是部分免费的心理援助热线,可以在需要时拨打寻求援助。
(一)中国心理健康服务求助热线:010-62415275
(二)全国免费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10-82951332
(三)“12355”青少年服务台:12355
(四)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12356
(五)教育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援助热线平台:400-659-1888、400-663-7888
试着用“成长型思维”看待开学。把每一次挑战都当作提升自己的机会,把每一次不适都看作适应能力的锻炼。相信经过这段调整期,你会以更成熟的心态、更饱满的状态,在校园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新学期,愿你既能脚踏实地,也能仰望星空;既能从容应对学业压力,也能享受青春的美好。我们在美丽的校园等你,一起开启这段崭新的旅程!
图/文:心理健康咨询中心
初审:徐晓路
复审:李艳梅
终审:杨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