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党团建设工作的思考与分析
时间:2010-05-27    查看次数:     
T 浏览字号

 

高等学校是集聚和培养优秀青年的场所,而高校的共青团组织是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力量,是党的得力助手和后备军。加强共青团组织的领导,以党的建设带动团的建设,帮助共青团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之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起来,这不仅是党中央对各级党组织的要求,而且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更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好方法。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加强院党总支的自身建设的同时,认真研究党建带团建的问题,把团的工作摆上党总支的议事日程,把团建纳入党建的轨道,帮助、支持团组织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党建带团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党建带团建工作不仅能够加强党组织自身的建设,发展壮大党的队伍,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活力,让青年学生和党的心贴得更近,而且也能使团干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更好地发挥党的助手作用。因此,它是高校壮大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好方法。
  1.党建带团建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深入。高校是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做好党建带团建工作不仅会使高校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学生骨干队伍,又可以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好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建立制度,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2.党建带团建使党的队伍更加壮大。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理想、有抱负,不少人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我们通过共青团的“推优”活动来推动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从而使对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共青团组织的“推优”以及团组织的建设有机地衔接起来,也使党建工作可持续地、健康地发展。
  3.党建带团建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活力。通过以党建带团建,使一大批团的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团组织在学生工作中也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团结和教育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工作中,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迅速地成长起来,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精神风貌良好、专业思想牢固、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活力的可喜局面。
 
 二、做好党建带动团建,要在“三带”上下功夫
  1.带思想。解决思想问题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把加强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一是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夯实青年学生的理论功底;二是要利用党校、团校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团干”、“团员骨干”培训班,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三是党团组织要结合实际开展活动,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带作风。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团组织的作风建设,要在思想工作中发挥先进作用,业务学习中发挥表率作用,联系群众中发挥桥梁作用,精神文明中发挥示范作用,班团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社会活动中发挥骨干作用。要充分利用学生党员与广大团员青年同吃同住同学的优势,建立学生党员示范岗、党团活动室,让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带动、引导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团组织也要积极行动,紧密配合,要求广大优秀团员、团干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
3.带工作。切实加强对团工作的领导,定期听取团的工作汇报,及时研究团的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支持团组织按团的章程独立开展工作。同时,要健全和完善党建带团建的工作联系会议制度,使团的干部能迅速地了解和把握全局,推动团的工作更加贴近大局、贴近实际,确保共青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充分发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作用,引领团员青年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充分认识做好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做好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工作是集中学习教育特别是整改提高阶段任务的延伸、深化和成果的巩固、扩大。同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为带好团建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带领青年团员打牢政治理论基础,用先进的思想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加强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教育是共青团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党要求共青团组织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因此,团组织要适应形势、开辟途径、寻找方法,切实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使之收到实效。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经典著作和重点篇章。使他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结合时事教育,引导他们打好理论基础,提高理论分析和实际鉴别能力。
  2.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组织形式以及就业和分配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将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必须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充实,加强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对新形势下存在的问题给予科学和令人信服的解答。我们要帮助学生端正入党动机,努力消除从众心理、功利心理、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等,树立长远意识、艰苦意识。要让学生清楚地看到主流与多样性的关系,要以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旋律为主导。
  3.积极发挥党联系团员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要勇于为党挑担、为党分忧。一方面要按照党的要求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建设,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解决思想上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还应代表团员青年反映团员青年的呼声和要求。团组织要经常观察和了解学生的要求和意见,要多关心、帮助、爱护他们,做好耐心的疏导和教育工作。一方面要经常把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缺点如实向党组织反馈;另一方面,积极向党组织反映团员青年的呼声要求,保证信息畅通,以充分有效地调动团员青年的积极性,这对党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党建带团建,要善于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党建带团建工作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强调素质教育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出现了多样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下,我们如何更好地贯彻各级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带团建工作的科学机制,任务还相当艰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要积极组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学习、传播、实践体系。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中央赋予高校的一项重要使命,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木利益的维护者的重大问题。当前最根本的就是要积极推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必须在体系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是“三进”工作的前提,要通过进教材建立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与传播体系。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必须在讲授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是“三进”工作的重心。为此,我们要在进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传道、授业、解惑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讲授和讲座相结合。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头脑必须在指导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头脑是“三进”工作的目的。为此,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发展创新,要指导大学生从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角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要努力探索高校党团组织设置的新形式。目前,我校的党团组织建设基本上以校院为单位,以班为基础。随着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学生课余生活的多样化,必然对党团组织的设置提出新的要求。党团组织如何进公寓,如何进社团?怎样设置以楼层、寝室为单位的党团组织,怎样在学生社团中建党建团?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我们要坚持“四个有利于”的原则,即团组织的设置,要有利于社团组织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加强对团员的教育与管理;有利于培养团的积极分子和青年党员的发展;有利于密切团组织与广大青年的联系。
  3.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进公寓、进学生社团的新路子。思想政治工作“新三进”,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贴近教学科研、贴近干部师生、贴近校园生活,如何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对此,我们进行了认真探索和努力实践。首先,建立了辅导员包年级制度。一个辅导员专门负责一个年级,经常了解、分析、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动态;其次,建立了领导谈话制度。院领导每学期都要同一部分学生进行谈话,尤其是在学习、生活、经济上有困难的学生,院领导通过谈话,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树立他们成才的信心;第三,发挥学生干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助手作用,充分挖掘系学生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第四,通过开通QQ、POPO、网络信箱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延伸思想工作的手臂。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实践、创新。
上一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下一篇: 高校基层党团建设与精英教育
部门简介  |  工作动态  |  自学考试  |  招生简章  |  培训鉴定考试  |  成绩查询

学院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水海子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电话:0871-68625588 68625589(传真)

移动微信
学院微站
Copyright©2010-2012版权所有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滇ICP备12006809号-1 云教ICP备1206019 滇公网安备53010302000938号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