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伊始,潘琼副校长讲话指出,校本教材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必须紧扣行业发展趋势和新质生产力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并强调,各教材编写团队要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教材内容,打造一批“能用、好用、管用”的精品教材,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随后,18本立项编写的校本教材编写团队负责人依次汇报了教材编写工作的进展情况。汇报内容涵盖了教材的编写思路、编写大纲、内容选取、特色亮点、数字融合资源配套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等。汇报通过PPT展示、样章和视频展示等多种方式进行,生动地呈现了教材编写的初步成果,展现了各专业在教材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
审核组针对教材初稿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就教材的章节编排、内容深度、情境导入、图表融合、字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既肯定了教材在体例创新、思政元素融入等方面的亮点,也中肯指出部分教材存在理论深度不足、行业新技术覆盖不全等问题,并从编委成员组成、内容更新频率、案例典型性筛选、评价体系设计等维度提出了修改建议,为教材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思路。
会议最后,潘琼副校长对本次审稿会进行了总结发言:校本教材编写是学院提升教学质量、打造特色专业的重要举措,各编写团队要认真吸纳专家意见,严把“三关(政治关、专业关、质量关)”,围绕“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启发性、创新性)”的原则,进修改工作,确保教材在内容科学性、思想性、职业性上达到新高度,高质量完成教材编写。
此次校本教材编写审稿会的成功召开,为学校教材建设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学校校本教材建设迈入实质性攻坚阶段。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进校本教材建设,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以高水平教材赋能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图/文:科研与信息中心
初审:李彦升
复审:潘琼
终审:杨正光